老太君
-
新聊斋的续寿之夜
在祖父漫山梨花村,很多老年人都知道他们村有宿命的妻子。夫人说的是祖父的母亲,我们的孙子们尊称为老太君。我的童年是在外公家度过的,那时老太君90岁高龄,白发苍苍,口齿伶俐。我曾向祖父询问过老太君这个“拼命的妻子”的来由。 祖父记得说过:他的父亲在进入壮年时考上了前清新科状元的位,这也是梨花村数百年以来第一件能让族人当面长的大事,连祖父的母亲也被朝廷命令指名夫人。遗憾的是,状元的官舆在距离村子几十里的山脚下,新科状元和轿夫等人一起被山贼一伙拦截杀害……。后面的事情我不知道详细情况,但也可以推测老太君的生活很辛苦。她奉命...
-
浴室里的“幽灵合唱团”
在墨尔本留学时和两个室友合租了郊区一栋百年老宅。从搬进那天起,洗澡就成了我们的恐怖挑战。第一次听见歌声是凌晨冲凉时。热水刚打开,花洒里突然传出童声合唱,唱的竟是19世纪圣诗《Nearer, My God, to Thee》。我以为是隔壁开派对,可关水后声音立刻消失。更诡异的是,当我喊来室友大刘和小米验证时——只要三人同时在场,歌声就绝不出现。我们设下陷阱,却拍到更恐怖的东西。在浴室装了运动相机,结果拍到花洒水流在无人触碰时自动转向,水雾在镜面凝成五线谱。音频分析显示,歌声频率集中在17-19kHz,远超人类嗓音范围...
-
西环凶宅的撞鬼实录
三年前帮亲戚打理西环高龙楼房产时,才明白什么叫“凶宅猛于虎”。那栋嘉辉花园的旧楼,电梯门一开就闻到股霉味混着香灰味。亲戚轻描淡写说:“之前有两公婆跳楼,97年还有一家五口烧炭。” 我后脖颈瞬间发凉——整条走廊的防盗门全贴着褪色的符纸,像一排镇尸的黄符。婆婆的凶宅让我彻底破防。她生前住的14楼B室,进门就看见梳妆镜被红布裹着。掀开布角,镜面裂成蛛网状,裂缝里渗出黑褐色的污渍。半夜去厕所,总听见客厅有拖椅子的“吱呀”声,可监控里连只蟑螂都没有。最瘆人的是厨房,明明关紧窗,灶台上却天天积着层灰,用手指一搓竟是纸钱灰!中元...
-
祖屋阁楼的“阴间棋局”
五年前跟着同学去他蒲台岛的祖屋探险,那场碟仙游戏让我们差点把命留在岛上。那栋百年石屋阴潮得像口棺材,同学阿杰翻出布满霉斑的碟仙图纸,说是他爷爷留下的。我们点上蜡烛刚念完请神咒,瓷碟就疯狂打转,在“死”字上连磕三次。阿杰强装镇定问:“你是怎么死的?” 碟子突然裂成两半,一半指向阁楼,一半扎进他掌心。撬开阁楼地板的瞬间,腐臭味冲得人作呕。手电筒照过去,满地都是发黄的符纸和断香,墙角堆着七副残缺的碗筷。最瘆人的是中央的石板——刻着诡异的棋盘格,上面摆着49颗人牙,排成北斗七星的形状。阿杰突然跪地干呕,吐出一颗带血槽的臼齿...
-
香港牛头角坠楼男童怨灵
2020年被调去牛头角某旧屋邨的互助委员会当干事。上任第一天,保安福伯就警告我:“夜里别去三楼平台,尤其别靠近那排玻璃樽。”后来才知道,十年前有个六年级男生阿杰,被同学从三楼扔下的玻璃汽水瓶砸中天灵盖,当场死亡。听说他死时手里还攥着半张考试卷,血把分数都糊成了红泥。怪事从整理旧档案开始。我在库房翻到阿杰的悼念册,照片里他校服领子歪着,眼神阴恻恻的。当晚加完班,走廊声控灯突然全灭,身后传来“啪嗒啪嗒”的滴水声。我一回头,白炽灯管“滋啦”炸响的瞬间,看见个穿校服的影子蹲在防火门后,地上淌着一滩反光的液体——像血,又像汽...
-
儿子他可以看到鬼
儿子仔仔三岁那年,我们家成了鬼魂的游乐场。第一次发现不对劲,是仔仔总指着客厅角落说:“妈妈,姨姨抱弟弟。” 我转头只看见空荡荡的窗帘飘动。直到那晚起夜,撞见仔仔坐在婴儿床里,对着空气拍手笑:“姨姨飞飞!” 他手指的方向,吊灯上垂下半截猩红色的裙摆。红衣女鬼正式现身是在冬至夜。我给仔仔换睡衣时,他突然指着窗外尖叫。玻璃上贴着张浮肿的脸,长发像海草般蠕动,怀里还抱着个青紫色的婴儿。那女人用指甲刮着窗框,声音像生锈的锯子:“我的仔……换你的仔……”我抄起桃木剑冲出去,院子里只剩滩腥臭的水渍。第二天请来道士,他刚进门就摔碎...
-
电台直播时,后面多了一个小孩
我以前在电台工作,是做直播的。说起来你可能不信,灵异事件,真的最常发生在广播室和录音棚里。那是一次普通的夜间节目。我们邀请了一位嘉宾来讲述自己童年时期的灵异经历。录音期间一切都很顺利,气氛也不错。嘉宾坐我对面,我们中间隔着一块大玻璃墙,外面是控制室。每次直播时,听众可以透过电台的直播平台看到我们两个对谈的画面。那天我们聊得正起劲,气氛甚至有点轻松。但就在节目录到一半时,直播留言区突然炸了。有听众在聊天室里说:「你们后面是不是有个小孩?」「刚刚看到一个穿红色衣服的小女孩走过……」「她怎么盯着麦克风看?」「……你们房间...
-
日本都市传说 - 巨頭オ:那个村子,不在地图上
我叫尚人,三年前一个长假,我独自开车,打算去一个小时候旅游过的小村子。那是个藏在群山中的地方,安静、湿润、空气很好——最重要的是,那年我在那里遇到过一间很特别的老旅馆。老板娘亲切、食物也好,我一直记得那种“被欢迎”的感觉。我想,再去一次吧。问题是,开了几个小时,村子的名字却怎么都找不到。我记得明明有个指示牌写着“根村”,但现在,那里写着——「巨頭オ」。我怔住了,以为是新改的地名,也可能只是搞笑标识……可不知道为什么,我就顺着那路,开了进去。路越开越小,最后连柏油都没了,只剩一条土路。我停在一片长满杂草的空地前,那里...